支点之“光”武汉光电子产业领跑全球
5月16日,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启幕。这一国际盛会,首次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委会全球系列活动。
作为我国第一根光纤的诞生地,半个世纪以来,武汉握住这束神奇的光,一次又一次站在聚光灯下,推动我国光电子产业领跑全球。
从独树一帜到国际引领,这束神奇的光,正“点亮”武汉的未来,在支点建设中提升“光含量”,在世界光电子产业版图上镌刻“中国坐标”。

华工科技研发生产场景。企业供图
创新从来不是概率 文化不断书写密码
1982年,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那一年,一个名叫罗杰的青年,正在武汉一所高校无机材料工程专业学习。
去年底,已是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技术总监的他,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发布报告,介绍“空芯光纤”研发进展。

长飞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自主掌握三种主流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并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企业供图
本届光博会,我国光通信史上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长飞”,将展出代表全球最高技术水平的空芯反谐振光纤。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在下一代光纤领域,长飞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从2002年的首届到最新一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直关注光博会。他说,紧紧围绕“光电”二字,锚定世界领先目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突破!突破!光博会见证着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每一次攀峰,每一次冲锋。
5年6次刷新光传输纪录,数月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
两个月前,3D打印的大飞机承力框在光谷面世,首次为国产C919大飞机打出高强铝合金“骨架”。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海鸥教授认为,“开辟了锻件制造的新方向,真正走在世界的前面”。
科技上限决定产业上限。从零起步,一路创新长跑,武汉光电子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全球领先,局部领域已进入科技的“无人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武汉位列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13位,比2018年上升30位。“中国很多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说。
本届光博会,近百项光电子领域首发首展核心技术将集中亮相,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将联袂登场,秀出武汉光电子企业创新之“光”。
“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胆气去争夺发展制高点。”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说。
激光深入城市血脉 “双创融合”有了深度注解
第八届光博会,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展台前,一辆白色汽车空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短短数分钟,华工科技自研设备“出手”,原本“露天”的车顶被焊接完毕。40余年的技术封锁被打破!
数年后,这一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今占有国内九成市场。

第八届光博会,华工科技的展台,摆放着一辆标致508的白车身。资料图
“中国激光产业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方阵。”今年全国两会上,站上“代表通道”的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从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国外购买到出口高端激光装备,公司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
2020年,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制定国际标准。这一标准在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武汉企业主导下完成。
积土成山,积水为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华工科技为代表的武汉光电子企业,立足高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屡屡创造的“第一”“首个”,犹如一道道锐利的光,划开了一个个结束西方国家只手遮天的口子。
武汉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1971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激光教研组”,武汉激光产业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
走出大学围墙办企业,一代代“理工男”在武汉接续创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创融合”有了生动注解。
如今,武汉激光产业密度全国领先,7家激光上市企业集聚。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以56.6%的占比领跑全球激光市场,光谷是国内唯一正增长区域。
“光谷的企业是有根的企业。光谷以‘光’闻名,要在‘光’上做深做透。”民营激光企业探路者孙文说,只有自己做出的产业才会真正有未来。
2000年5月,一份送往国家的建议书,写满了26位院士专家对光谷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期盼:“‘十五’期间,这片50平方公里的领域要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大体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
7655亿元、8209亿元、9774亿元!如今,在光谷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1.6万家光电子企业与世界同步创新,助推湖北光电子产业规模连续跨越千亿元量级,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
今年光博会,全球390家行业领军企业共赴“武汉之约”。“钢的城”“车的城”,早已是闻名遐迩的“光的城”。
点亮“信心支点” 照亮未来图景
“武汉光谷的‘光’字,就是光纤的光。”综艺节目“奔跑吧”2025年首轮录制“跑”进长飞产业大楼。
大多数人听说光纤,大都因为寻常百姓家的“光纤入户”。少有人知道,这一切始于第二届光博会。
这一年,“光纤之父”高锟院士获聘光谷顾问,与“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前瞻性预测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纤到户”时代。
武汉长飞公寓“先吃螃蟹”,成为中国第一个试点小区。如今,中国光纤到户家庭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

第12届光博会上展示的世界首款3D打印金属自行车。资料图
10年前,光谷在光博会上发布“光联万物”产业计划,即通过光电子,在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诞生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技术边界,自此十年“亮剑”。
一束光如何走得更远?光博会见证着光电子产业半径的延伸。数字家庭、高清电视等概念最早在此讨论,红外传感、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由此发散。这束光,照亮千行百业未来图景。
上届光博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顾波博士寄语光谷: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光电子技术结合,不仅能在中国“独树一帜”,更将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两年过去,“光电+AI”“光+无人驾控装备”“光+机器人”“光+AI”……前沿应用矩阵列队亮相,“光+千行百业”交叉融合,光谷里的“光合效应”正在迸发。
瞄准世界一流,立足国家所需、湖北所能、武汉所重,一系列规划“施工图”变“实景图”,勇担建设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使命。
《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陆续出台,光电子信息产业列为“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启动“61020”科技创新成果全链条攻关,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体系,组建光谷、江城、九峰山等湖北实验室。
科技创新引领力,支点建设“金字招牌”。何以支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撰文称:首在擦亮“光”的名片。这份期许,正被无数年轻创业者用代码、用芯片、用热忱回应。
领跑主赛道,武汉光电子信息万亿元产业集群挑大梁,正在点亮支点建设的“信心支点”。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择高向上当“支点龙头”。支点之“光”闪耀璀璨的中国力量,“支点龙头”点亮支点之“光”。武汉,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加速向未来。(李琴、李佳、郑良中、张莉)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智造”10万台服务机器人,“小巨人”擎朗有大梦想
视频加载中...

这是在擎朗智能展厅内展示的各类服务机器人(2024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
新华社上海5月28日电 题:“智造”10万台服务机器人,“小巨人”擎朗有大梦想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杨有宗
出差住酒店,门铃响起,机器人把外卖直接送到门口;在餐厅吃饭,一台机器人从人缝中穿过来,把菜品送到餐桌边;在医院,机器人将药品、标本第一时间送到相关科室……这些新体验背后,是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在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一家名为擎朗智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技术创新迭代,累计生产销售逾10万台机器人。拥抱具身智能发展浪潮,今年3月擎朗推出首款人形服务机器人。由擎朗研发的服务机器人正扬帆出海,在日本、韩国等机器人大国站稳脚跟。
创业企业如何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又如何让中国的机器人“服务全球”?从擎朗智能这个样本里,可以看到新一代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梦想。

擎朗智能员工在进行机器人测试(2024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
解难题:在迭代优化中“螺旋上升”
近年来,餐饮服务行业一直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在重庆一家大型火锅店里,一批2024年上岗的“新员工”——15台能送餐会“卖萌”的擎朗T9机器人,表现非常活跃。
“麻烦您让一让,我要工作了。”面对火锅店内的来往人群,送餐机器人一路灵活避障,遇到人太多堵塞道路,还会发出礼貌提醒。从出餐口直送餐桌,送餐机器人不但上菜速度快,还有语音交互功能,赢得很多客人的喜爱。
擎朗研发的送餐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行列。不同于工厂里上下挥舞的机械臂,服务机器人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直接相关。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为何选中这条赛道?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通回忆道,一次聚餐中,擎朗团队发现,就餐高峰期大餐厅里的传菜员步履匆匆,忙得不可开交。交流后粗略估算,他们一天要走三四万步,而且工作枯燥。
“行业的痛点,不正是我们创业的方向吗?但擎朗做餐饮配送机器人,不是要去替代服务员,而是把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做。这样,服务员能够解放出来,给客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李通说,这就是擎朗创业的“初心”。
想法看似简单,实际却很有挑战。餐厅里人来人往,配送机器人要完成送餐任务,必须实现精准定位、自主导航以及全局路径规划等多种功能。打个比方,配送机器人好比“室内无人驾驶”,既要送得快,减少客人的等餐时间,又要确保安全,不能撞到人,这对研发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算法工程师杨亚运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加入了擎朗搞研发。配送机器人的“既要又要”,是研发人员每天都要思索的问题。
从0到1,首先要攻克各种技术难题。有一次,客户反馈配送机器人不能有效避障。研发团队一查,发现是某个零部件容易积灰尘,由此产生光的漫反射现象,进而导致信号干扰。除了要求供应商提升硬件,擎朗团队也不断优化算法,让机器人识别外部障碍更高效。
从1到10,还要适应各种复杂场景。和标准化的工厂不同,餐厅、酒店内的服务场景千差万别。以重庆的火锅店为例,有的火锅店从防空洞改造而来,只有一条主干道供机器人跑。十几台机器人一起上岗,出现“撞车”怎么办?
现场考察后,擎朗团队优化了调度算法,确保餐厅哪里有需要,机器人就能及时“支援”。多台机器人协调灵活,行动力“爆表”。
“从2016年到现在,擎朗的餐饮配送机器人从T1升级到T10。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在持续迭代中实现性能的‘螺旋上升’。”杨亚运感慨。
早些年,一台普通的移动机器人售价高达几十万元。通过批量制造和迭代创新,擎朗的服务机器人价格目前已经降到了10万元以内。
擎朗智能首席技术官唐旋来告诉记者,对于控制器、轮毂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擎朗选择自研,既控制成本、又确保性能适配。同时,不断升级软件,用软硬件协同的方法降低成本。“让全国大大小小的餐厅,都能用得起送餐机器人。”

这是2023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一家酒店拍摄的擎朗智能餐饮配送机器人。新华社发(李佳菊摄)
拓场景:“技术控”也需要市场嗅觉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李通,读书期间曾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大多数“理工男”创业的科技公司一样,李通对技术有着坚定的信仰。擎朗的英文名KEENON,意思就是“热爱”。
然而,搞科研和做企业无法直接画等号。技术和市场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技术控”出身的擎朗团队,摔过不少跟头、踩过不少坑。
创业初期,擎朗曾专注于怎么把机器人做得更像真人。为此,擎朗团队费尽心思,研制过一款眼睛会动,毛发、皮肤和真人十分接近的迎宾机器人,但试用之后,客户却反映“有点吓人”。
迎宾机器人没有成功,擎朗智能也陷入了困境。最惨的时候,整个公司只剩下李通和另外一个合伙人。
这次失败,也给李通一个重要启示:并不是技术先进就能获得市场认可,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只是拿着技术找场景,而是要根据需求研发产品。“技术控”加上市场嗅觉,理念一变,擎朗的发展空间一步步打开。
有一次,李通去医院看病时注意到,护士每隔大概15分钟,就要急匆匆地推着小车,给检验科送样本或给病人换药。这启发了李通:“智慧医院”建设,是不是也有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基于上述观察,擎朗智能和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合作,在其上海奉贤院区投入了十余台擎朗医疗机器人、几十个货柜,分别承担药品配送、无菌包运输、标本转运、导诊测温、污物回收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医护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实现对药品运输的实时监管和追溯,保障医疗物资安全。
顺应市场、贴近市场、培育市场。擎朗的成长历程,也是中国服务机器人的普及过程。
在餐厅酒店,擎朗的机器人来往穿梭,为客人高效送餐;在商场超市,除了搬运货物、补充货架,擎朗的机器人还会带着促销商品四处巡航、播报促销信息;在高职院校,擎朗的机器人已经进入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编程学习、实验研究等实训场景……
在早期的融资路演时,李通曾“乐观”地告诉投资人,擎朗的机器人预计能卖出1000台。事实上,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打开,整个行业在2018年后进入爆发期。目前,擎朗机器人的出货量已超过10万台。
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最新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已成为一个热门赛道。唐旋来认为,相比酷炫的概念模型,商业化落地才是机器人公司的真正挑战。“从餐饮、酒店、医疗到商超、教育,擎朗在一个个场景中落地认证,把一个个细分行业做深做透,真正把实验室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擎朗智能员工在交流机器人运行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2024年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树口碑:让国产机器人“服务全球”
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出海是当前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一股热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餐饮配送机器人出海方面,擎朗位列中国厂商榜首。
“走出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擎朗智能的展厅里,可以看到不同“体格”的服务机器人,分别对应不同的海外市场:
比如,日本的餐厅面积相对狭窄,所以卖到日本的机器人得“小一号”,最窄通行宽度仅49厘米;韩国的餐厅里有不少石锅菜品,对机器人的载重有较高要求;还有部分国家的电梯智能化改造比较困难,需要为服务机器人专门设计双臂来按电梯……
这些差异化的细节,是擎朗团队一步步摸索出来的。“2022年是刚开始出海的第一年,我们做了60多个种类的认证。”擎朗智能首席运营官万彬说,不能指望“一招鲜、吃遍天”,卖到海外的机器人,要做相应的市场调研,理解当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走出国门,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的用户习惯,挑战可想而知。然而,擎朗团队对此充满信心。因为,机器人的运动精髓在于算法,而算法则植根于数据的广泛积累中。“中国有着海量的服务场景,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数据来训练机器人,推动其不断升级。”唐旋来说。
国外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档节目,节目组选取擎朗的送餐机器人T8和当地一家机器人企业的同类产品公开比赛。在同等行进距离中,T8取得了3分53秒的成绩,而对方的成绩为4分02秒,这种对比进一步提升了擎朗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过去,海外市场谈到中国制造,总觉得是靠价格取胜。”李通说,实际上,包括服务机器人在内的很多国产智能终端产品,在性能比国外竞品更出色的同时,价格还能更便宜,这是国产服务机器人能够“走出去”的关键。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技术领先、快速迭代和高效供应链优势,在出海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把“科技牌”打得更好,擎朗还在努力中。
今年3月,擎朗推出公司第一个人形机器人产品XMAN-R1。相比之前的配送机器人,XMAN-R1更“聪明”,能干的活也更多。比如在餐厅中,可以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配餐动作,在顾客离开后可以完成桌面清理任务。
“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不仅仅是跳个舞、翻跟头,而是能干活。我们也相信,只要保持对技术的信仰和对行业的坚持,机器人改变生活的未来一定会到来。”李通说。
当前,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发展方兴未艾。擎朗这家“小巨人”企业所奔赴的,是自主创新的星辰大海。

擎朗智能员工在进行机器人测试(2024年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相关问答
郑州电力之光众创空间有限公司干什么?
郑州电力之光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创业孵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郑州电力设备集团雄厚的资源优势,专注于新能源、节能环...
深圳时代集团董事长?
彭伟民彭伟民,硕士,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1984年创立时代集团公司任董事长。先后获得中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银奖、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面对失业,有找工作的,有创业的,大家的新选择是否能做到百...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都失业了!又不是自己辞职能保持失业前的现状都阿弥陀佛了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吗?祸不单行福无双至都失业了!...
自己创业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懂得
一、创业的准备创业光有热情还不行,没有资金,没有方向,没有经验,就是时机和条件尚未成熟。如果条件不成熟就盲目创业,会导致投入大、产出小;项目...
光机电产业园是国企还是私企?
光机电产业园不是国企也不是私企。它由政府主办的一个大型工业园区,主要为企业提供土地、厂房以及办公楼,是中小企业一个发展创业平台。光机电产业园不是国...
日本不死心,日前曝出又要搞五代机,可能大吗?
日本曾经搞五代机辉煌过一阵。2014年7月12日,日本方面曝光了ATD-X“心神”验证机,这款战机采用了隐身设计,并且涂刷了和日本国旗一样颜色的红白涂装。ATD-X“...
请问真格基金投资公司有哪些?-基金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真格基金投资投资的公司有:芯耀辉科技有限公司、与光科技、技术面试工具提供商、快乐芭蕾、沐曦、上海蓝墙网科技有限公司、瀚一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法尔胜是做什么的?
法尔胜集团公司是从事的以金属制品为主,具有光通性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法尔盛企业先后经历了从麻绳、钢绳、光绳再到外向型高科技企业的...
亲戚想以我的名义注册公司,我应该该注意些什么呢?_法律问答...
[回答]和朋友合伙注册公司,创业前应和合作伙伴写好合同(协议)。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不能光想象着美好。跟合伙人先说清楚即将做的事情的风险和利润,最好...
大家伙分享一下自己创业工作经验?相互交流可以吗?
谢谢邀请。我的创业经验分享如下:1、火山小视频的制作。刚开始不知道发什么,就乱发一气,火苗很少。后来不知从哪里知道要统一作品,就开始统一作品,火苗逐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