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用机制“解锁”科技创新,让企业向“我要创新”转变
空无一人的等离子体实验室里,巨大的熔融装置静静地运行着,装置内上万度的高温熔融着医疗垃圾,并转化为飞灰玻璃,随后将被运用于建筑物、交通道路的建设。这套“变废为宝”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技术装置是位于海安市的中楹国际研发的一项创新成果,来访者窥不见其中“奥妙”,却难掩“惊奇”。

日前,由南通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奋进现代化,跑赢新赛程”媒体见面会来到苏中创新名城海安。高新技术企业“扎堆”,专特精新小巨人企业“成群”,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南通第一,相比其它兄弟区县(市),缺江少海,远离上海,海安为何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浪潮?
“以前是我们拉着、推着企业去找科研院所,现在是企业拉着我们上门拜访。”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给出的答案是,帮助企业跑高校、找专家、引成果、上项目,用机关部门的服务热情激发企业创新激情,让企业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

记者在亚太科技的展示墙上看到,满满的专利铺满了两面墙,也记录下这家高性能高精密铝合金产品生产企业的“成长史”。该公司技术部长李其荣介绍,2014年,亚太科技研发的汽车控制臂相关的复合强化挤压材关键技术,拿到了海安首个省级技术成果转化奖,这项技术被运用于奥迪、宝马、福特等国际知名车企,也由此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奔跑模式”。如今该公司已“斩获”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73件,研发硬件和软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亚太科技也成为轿车用挤压变型铝合金的“全国冠军”。

像亚太科技先后这样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在海安共有5家,总数南通第一。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发展。
轻轻触碰透明车窗,看似普通的玻璃“摇身一变”,闪现出地铁动态地图、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甚至还可畅快地上网,如此“未来感”的技术,目前已运用于北京、深圳、青岛、成都等城市的地铁。这套酷炫的“魔窗系统”侧窗大屏,正是采用了海安科技企业铁锚玻璃自主研发的可自发光的OLED显示屏侧窗玻璃。更引人注意的是,该公司在国内高端特种安全玻璃的制造领域走在同行业前列,是全球重要的动车、高铁前挡玻璃生产基地。

海安是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52个地区之一,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74家,均居南通首位、全省前列。产业研究院9家、企业研究院21家。先后诞生了“世界第一剪”“亚洲第一锤”等重大装备......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自上而下的为科技创新“量身定制”的机制。
海安已连续七年开展“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两大主题活动,组织企业与中科院和“双一流”高校精准对接。这种请“师傅上门”的做法,给海安带来了近600家企业与17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300多个,年净增工业应税销售60%以上来自产学研合作项目。
今年3月8日,海安又升级机制,召开全市科技发展大会,构建“1+13+1”科创体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在市科技局增设改革创新科,增核行政编制3名。在开发区和高新区成立2个正科级科创园、设立科技人才工作局的基础上,其他8个区镇增挂科技人才办公室牌子,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岗专用。10个产业集群培育部门设立产业科技创新办公室,增核1名中层职数,初步形成“1+1+N”(1个部门分管负责人、1个职能科室、对接N个产业商会)组织机制。

在区镇层面,又开展“科技人才杯”竞赛,实行月度点评、季度夺杯、年终“谈优谈差”制度,加大对高企培育管理、产学研项目、研发机构建设等创新核心指标的考核权重;进一步强化区镇部门主要负责人抓创新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毫不夸张地讲,我们的税务局长能算锦纶行业的兼职教授。”于立忠自信的表示,多年来,全市市级机关部门挂钩服务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筑业企业,协同服务企业开展质量兴企、品牌强企、标准化建设等,已经练就了许多的干部一副精明科技创新的“身子骨”。
机关干部的行动无疑也倒逼企业主动抓创新。“十三五”期间,海安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11项、省企业技术创新奖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018年立项2个,占南通2/5;2019年立项1个,南通6个;2020年立项2个,占南通2/9。
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于立忠表示,海安要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探索形成向科技要增长、向创新要绩效、向市场要活力的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丁皓宇
来源:紫牛新闻
南通海安:对接科技创新机构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新新”向荣
“今天,海安市委书记谭真在南通参加会议,给大家致辞的是他的AI数字人。”主持人话音刚落,“谭真”就现身大屏幕。“我是数字人谭真。此时此刻,真正的我正在南通参加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这里和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海安从会上捧回三座流动奖杯。在南通市上半年项目建设考评中,海安在综合考核中再次夺得第一,海安开发区和海安高新区也分别在各自的考评中夺得第一。”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日前,在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暨“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上,这一人工智能变革的现实场景,以及海安项目建设成果,让与会者深深感受到“协同创新”的海安力量。
通过“协同创新”,上半年,海安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64个,其中30万元以上项目81个、对接上海合作项目53个。
从需求侧着手,对接科技创新机构
有用、有效、有成,这是“协同创新”的根本目标。
年初以来,海安发动区镇、科技部门、“五群十链”产业培育部门,征集了222家企业427条重点需求,然后带着需求,通过开展“千企百校行”、南京大学“海安日”等活动,帮助企业对接科技创新机构。
海安帮助企业对接上海高校院所。中国天楹有“分步电解水制氢装备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需求,在复旦大学帮助下,联手共建“分步制氢水电解创新中心”。作为新一代光功能材料,透明陶瓷在防护装甲等关键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江苏铁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方面的需求,2019年底,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大尺寸透明陶瓷的研发。目前,铁锚公司已成功开发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我国在高等级透明防护领域的空白。该公司副总经理高国忠说,在铁锚10多年的工作过程中,见证了公司从汽车玻璃到高铁玻璃再到航空玻璃的升级历程,体会到了“协同创新”的魅力。
“这次活动,海安设立了10个区镇产学研对接会,方便企业与专家教授进行‘点对点’的深入对接,会后还邀请专家教授到企业实地考察交流。”上海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真荣说,他愿成为家乡海安与上海科学院的合作枢纽,不断拓宽“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平台融合、人才融汇、创新融通的特色局面。也希望海安企业积极“张榜”,继续向上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海科学院提出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前瞻性技术需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特别是去年活动以来,海安的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的过程工程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对接,成功合作重大项目11个;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60多家高校院所实施合作项目236个。产学研合作经费累计超1亿元。
从供给侧着力,搭建企业出圈通道
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有哪些能向企业提供并转化为生产力?
太原理工对高品质金属复合板带研发有独特之处,在海安科技部门的牵线下,在海安成立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与北材南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试基地,实现不锈钢冷连轧过程表面质量与组织性能的颠覆性提升。该项目在企业达产后,可新增效益1亿元以上。
在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暨“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前期,海安科技部门收集111家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1400余项、68家两院院所的科技成果2029项,并向企业发布。先后有459名专家与405家企业开展前期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20个。
这次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等5位院士发布了推动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海安市心脑健康卒中减残行动、建设海安市磁性材料协同创新基地等5个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分会场设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纺织等5个重点产业板块专场,每场均有五六所“双一流”高校院所专家进行成果发布。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新型抗氧剂应用研究项目,能大幅提升国产润滑油的耐高温性能,填补国内超高温工业油、航空航天润滑油等高端用油需求的空白。该院的信息发布后,很快得到江苏飞亚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响应,并在这次活动中签约。
本次活动签约了40个项目,包括重点科创项目、人才项目、高校类产学研合作项目、两院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各10个。
海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陆建银说,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海安对高校院所专家有激励机制,凡以“资金+项目+技术”方式入股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鼓励原创性科研成果在海安转化,最高奖励100万元;鼓励优先采购“首台套”产品,政府投资工程优先支持创新产品。
从政府侧着眼,构建科创互通平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桥梁已经成为海安市委、市政府的使命。
“创新创业在海安”暨“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持续举办11届,已经成为企业需求侧、高校院所供给侧互相对接的重要平台。海安每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00多个,成果转化率超75%。
海安落实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关实施办法,支持企业实施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联合攻关,天楹集团、联发纺织、铁锚科技、鹏飞集团4家企业列出产业创新项目,吸引有研发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前来揭榜,悬赏金额共计2250万元。
海安建立人才荣誉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次活动中,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唐少春等10名高端人才获得海安市政府特殊津贴。这样的评选每年都要开展一次。
“南京大学与海安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早在2013年就共建新型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说,希望海安多多搭建这样的平台,让专家与企业家们持续深化互联互通、拓展合作领域,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务海安经济社会发展。 (刘文奇 徐蓓)
相关问答
瑞海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集团是在动迁公司和保障房公司的基础上升格组建的。公司资金、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专才,同时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建设技术人才,具...
南通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海安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海安县海安镇凤山村13组36号。;南通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统...南通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6-16在江苏省...